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42篇
  免费   4867篇
  国内免费   6743篇
林业   9572篇
农学   7275篇
基础科学   4738篇
  11737篇
综合类   42620篇
农作物   4068篇
水产渔业   3412篇
畜牧兽医   7833篇
园艺   2538篇
植物保护   4659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1219篇
  2022年   1881篇
  2021年   2111篇
  2020年   2138篇
  2019年   2590篇
  2018年   1586篇
  2017年   2755篇
  2016年   3494篇
  2015年   3105篇
  2014年   4179篇
  2013年   4389篇
  2012年   6319篇
  2011年   6750篇
  2010年   5424篇
  2009年   5384篇
  2008年   4994篇
  2007年   5917篇
  2006年   5202篇
  2005年   4397篇
  2004年   3372篇
  2003年   2914篇
  2002年   2284篇
  2001年   1993篇
  2000年   1868篇
  1999年   1472篇
  1998年   1259篇
  1997年   1166篇
  1996年   1131篇
  1995年   1096篇
  1994年   1043篇
  1993年   911篇
  1992年   834篇
  1991年   709篇
  1990年   636篇
  1989年   556篇
  1988年   425篇
  1987年   299篇
  1986年   148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0篇
  196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明确极端高温天气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通过模拟田间高温发生情况,设置6h极端高温(36℃和39℃)与不同持续时间(1d和3d)对七星瓢虫卵和成虫进行胁迫,以25℃恒温饲养处理为对照,观察统计其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及子代孵化率。结果表明,在相同高温胁迫模式下,七星瓢虫成虫的耐热性要明显高于卵,如在39℃处理1d后,卵和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52.09%和93.94%;处理温度越高,高温持续时间越长,七星瓢虫卵的存活率越低,36℃处理1、3d和39℃处理1、3d后卵的存活率依次为71.31%、62.87%、52.09%和24.98%。七星瓢虫卵经39℃处理3d后,其孵化1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为2.77d,显著长于对照组(2.11d),其余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整个幼虫期和蛹期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说明七星瓢虫发育前期经历极端高温可能会导致其发育后期生长加速,出现生长补偿现象。卵期受极端高温的影响要显著大于成虫期,卵和成虫在39℃处理1d后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42.67粒和139.79粒;所有高温处理组的子代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5.42%),介于0~64.13%之间。另外,各高温处理组的种群趋势指数在5.26~56.02之间,均低于对照组(78.76)。表明夏季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可能导致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减少,不建议此时期在田间释放七星瓢虫卵进行害虫防控。  相似文献   
992.
五六十年代的宁夏, 农业发展落后, 农业科学发展刚刚起步, 引黄灌区的水稻和南部西海固地区的冬小麦分别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其产量直接关乎当地群众温饱。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这些地区病虫害发生严重, 制约了当地的粮食生产。本文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宁夏进行病虫害科学研究, 为水稻稻瘟病、小麦麦种蝇和小麦腥黑穗病的监测预警, 防治示范做出的突出贡献。郭予元院士建立的预测预报体系及防治技术示范一直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 并给全国的病虫害防治做了示范。  相似文献   
993.
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于2021—2022年在甘肃省定西市进行不同深度施肥田间试验,以双垄沟覆膜种植为基础,设置3个氮肥施用深度:5 cm(D5)、15 cm(D15)和25 cm(D25),以不施氮(N0)处理为对照,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氮肥施用深度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施肥模式和进一步提升其节水增产效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施肥深度的增加,农田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增大,D25处理较D15和D5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平均提高8.67%、2.23%、22.11%和15.18%;氮肥深施可提高生育后期养分供给能力,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D25处理播后105 d~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D15和D5提高6.53%和25.30%;2个试验年份农田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D25处理分别较D15和D5平均提高10.09%和10.08%;D25处理玉米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较D5处理分别平均提高27.20%和34.93%。在西北旱作区,氮肥25 cm深施模式能为玉米提供更好的养分供给,是提高...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准噶尔盆地南部农区野生饲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了该区域野生饲用植物的科属组成及其生活型和生态型特点,并对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共有野生饲用植物34科145属214种,优势科有禾本科(38属71种)、藜科(18属22种)、菊科(15属21种)、豆科(14属19种)、苋科(8属11种)、十字花科(8属10种);生活型植物以草本植物(1~2年生124种,多年生62种)为主,占86.92%,木本植物有28种,占13.08%;生态型植物以中生为主(183种)。依据适口性可将该区野生饲用植物划分为优、良、中、低4个等级,其中优等95种、良等77种、中等36种、低等6种。营养成分丰富且适口性较好的饲用植物主要集中在禾本科(21种)、豆科(17种)和藜科(13种)。  相似文献   
995.
翁子添 《广东园林》2020,42(1):31-35
华南植物园水榭和桂林芦笛岩水榭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岭南园林建筑的两处经典作品。它们与明代造园专著《园冶》里"花间隐榭,水际安亭"的字句遥相呼应,以现代主义建筑的创作风格构造出中国传统山水居游的惬意情境。以这两个经典现代风景建筑为例,尝试从情境、场景和身体体验3个不同角度,具体探讨风景建筑的营境操作。情境旨在针对建筑总体布局进行分析;场景则着眼于空间组合的探讨;最后从身体体验出发,讨论建筑的细部设计。  相似文献   
996.
为对不同品种甜樱桃耐热性进行比较,以6个品种甜樱桃幼苗为试材,通过模拟高温,探究高温胁迫下其叶片生理、叶绿素荧光指标变化,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对其耐热性综合评价,并通过逐步回归模型的建立筛选出甜樱桃耐热生理评价指标。结果表明,6个品种甜樱桃幼苗在高温胁迫后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变化有所不同,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3个参数值均显著下降,除4号甜樱桃品种NPQ值显著升高外,其余品种NPQ 值均呈下降趋势。6个品种甜樱桃幼苗的耐热综合性排名为 ‘红蜜’>‘桑提娜’>‘早大果’>‘雷尼’>‘拉宾斯’>‘布鲁克斯’,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建立筛选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含量、Fv/Fo 4个指标可高效、准确地对甜樱桃耐热性进行评价。本研究为甜樱桃耐热性评价体系建立及耐热性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为今后南方地区甜樱桃耐高温品种(系)进一步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长期适应性观测与引种的长期适应性研究对经济林大田推广工作至关重要。【方法】以引种的两个核桃品种(大泡核桃和圆菠萝核桃)为研究对象,通过13年的连续观测和调查,分析两个品种在不同海拔位置的生长量指标、核桃坚果表型性状和内含物等指标,研究他们的长期适应性。【结果】两个核桃品种在攀枝花地区两个试验点可正常进入盛果期,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物候期与原栽培地有较大不同,表现出较强的花粉集体效应和EPP错失现象。大泡核桃的坚果品质与原产地无显著差异,粗脂肪含量略低于原产地,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原产地。单果仁重和出仁率均比本地核桃“盐源早”显著升高,且壳厚比“盐源早”更薄,但三者产量基本持平。大泡的果形更加硕大,圆菠萝次之,“盐源早”最小。【结论】在攀枝花地区,大泡核桃的综合性状表现海拔1800m段优于2200m段,可以作为低海拔区域的丰产稳产推荐品种。而圆菠萝核桃的综合性状较原产地均低,在攀枝花地区表现为品质劣化的趋向。但引种的2种核桃,多个方面均表现出比本地“盐源早”更好的农艺性状,推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98.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我国重要的稻田绿肥作物,为揭示不同地区种质资源遗传特征,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7份紫云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研究发现,77份供试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67 7~0.868 6,可划分为6个聚类。不同地区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136 3,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种群间变异占比13.9%,种群内变异占比86.1%。不同ISSR引物扩增信息鉴别紫云英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构建了以P809第3,8,9,10,12,15扩增位点以及P886第1,3,5,9,10,11扩增位点为特征的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77份供试紫云英资源。以资源所在省份为单元进行群体分析,供试紫云英资源遗传结构呈现分化特征,河南-安徽-江苏-上海资源遗传结构相似,构成北方亚群;四川-广西-湖南-江西资源相似,构成西南方亚群;福建种质资源则呈现混合型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紫云英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Humeral intracondylar fissures (HIF) have been predominantly reported in spaniel breeds and proposed to be possible risk factors for humeral condyle fractures (HCF).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incidental HIF in French Bulldogs may be greater than that of other brachycephalic breed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prevalence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CT examinations of French bulldogs and other brachycephalic breed dogs presenting for an unrelated condition. Two European College of Veterinary Diagnostic and Imaging-certified radiologists reviewed the images of the humeral condyles of these dogs.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devised to grade the findings. We considered a Score 1 to be normal, Score 2 to have centralised sclerosis, Score 3 to have a partial fissure and Score 4 to have a complete fissure. A total of 228 elbows were reviewed from 122 dogs. Of this population, 145 elbows were from French Bulldogs, 54 were from Pugs, and the remainder were from a mix of other brachycephalic breeds. The prevalence of HIF (score 3 or 4) in elbows of the French bulldog, pug and other breed groups was 6.9% (CI 2.8–11%), 5.6% (CI 0–11.7%), and 3.4% (CI 0–10.15%), respectively. At a dog level, the prevalence of HIF (score 3 or 4 present in at least one elbow) was found to be 11.8% (CI 4.6–19%) in French Bulldogs, 11.1% (CI 0–22.9%) in Pugs, and 5.26% (CI 0–15%) in the other breed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reed groups. The inter-reviewer reliability for CT scoring of HIF based on Cohen's weighted kappa was low at 0.19.  相似文献   
1000.
为确定甘肃高寒雨养区燕麦(Avena sativa)种子生产中磷肥最佳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试验在氮肥(尿素)用量75 kg·hm-2的固定水平下,设计4个磷肥(P2O5)水平(0(CK),65(C1),100(C2),135(C3)kg·hm-2),对各磷肥水平下干草产量、种子产量和相关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磷肥使燕麦的株高、茎粗、分蘖和干草产量均有提高,灌浆期C1,C2,C3干草产量较CK依次提高13.85%,25.96%,22.65%,干草产量与磷肥水平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91);施用磷肥提高了燕麦的有效分蘖数、主穗长,显著提高主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C1,C2,C3种子产量较CK依次提高12.37%,16.72%,14.38%,种子产量与磷肥水平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